
秦漢軍隊後勤保障管理問題研究
作者:上官緒智
更新時間:2024-04-02 05:05:23 [共56章]
最新:第 56 節
本文堅持以馬克思主義軍事學説為指導,根據文獻和考古資料,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,對秦漢軍隊後勤保障作了嘗試性的探討.全文共分七章,三部分: 第一部分,緒言.對秦漢軍隊後勤的概念和內涵作了界説.認為"後勤"概念雖然始於近代,或因地域,辭源,時代不同,在表述上各有差異,但其經濟性,保障性,時效性三個基本特徵都是一致的.秦漢時也是一樣.當時的所謂"武備","饋餉","轉輸"等,都屬於軍隊後勤的範疇.其構成已包括軍械,軍馬,衣糧,軍資儲備與轉輸,國防工程,醫療,軍費等內容.在梳理前人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,確立了自己的思路和研究重心. 第二部分,着力於對秦漢軍隊後勤保障的問題研究.這是論文的主體部分,共分六章.分別考論了當時軍械生產與武器儲備;軍馬的牧養,徵集和經營管理;衣糧草料補給和軍資轉輸;通信基礎設施的修建與軍事信息傳遞;軍隊傷病員的治療,藥物供給及傷亡人員的繕後撫卹;軍費的籌措及其財務管理等主要問題.通過研究認為:秦漢時期的軍隊後勤與先秦相比,已進入了新的階段,別具特色. 第三部分,對秦漢軍隊後勤的發展階段,特點和作用等進行了論述.認為秦漢時期的後勤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:即秦王朝時期為軍隊後勤全力展開階段;西漢前期為軍隊後勤有效積蓄階段;漢武帝時期是軍隊後勤實施有力與創新階段;昭帝至平帝時期是軍隊後勤實力恢復與適度運用階段;王莽時期是濫用軍隊後勤實力階段;東漢之初是軍隊後勤收縮階段;和帝以後到東漢末期為軍隊後勤變革與調整階段;靈帝中平以後至東漢滅亡是軍隊後勤保障不濟階段.其主要特點是:中央,地方與邊防兩級三塊後勤保障體制漸趨形成;後勤保障的內容結構由先秦時以武器,糧草為主向深廣發展;後勤保障費用在財政支出中占主導地位導致社會經濟週期性失衡.同時提出軍隊後勤建設除保障了戰爭取得勝利外,還對推動經濟建設和促進科學技術發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.